以下是招商证券策略专题报告《从海外看国内,基于产业链视角的AI估值体系和逻辑》的核心内容总结比较好的证券公司,按报告结构分层提炼关键点:
一、AI浪潮三阶段演进逻辑估值驱动期(2022Q4-2023Q2)特征:技术突破→资本涌入→估值重估,依赖叙事与稀缺性赚取“估值的钱(Beta)”。关键事件:ChatGPT引爆用户增长(2个月破亿),OpenAI融资估值达290亿美元,追加投资推动“能力→现金流”逻辑形成。估值锚点:用户增长、融资事件、巨头绑定(如微软+OpenAI),市场为“潜在高黏性现金流”提前定价。产品验证期(2023Q3-2024Q2)特征:技术迭代→商业化KPI验证,依靠用户转化率与商业模式赚取“成长的钱”。技术焦点模型家族化(如Google Gemini系列分层定价)/长上下文能力拓展推理成本优化($/1k token)关键指标:API调用量、企业合同规模、付费转化率(如ChatGPT Plus订阅)。盈利兑现阶段(2024Q3至今)特征:从烧钱训练转向盈利兑现,自由现金流与毛利率改善驱动PE重估。核心矛盾收入端:分层定价(高端模型溢价 vs. 轻量版份额抢占)、订阅/企业合同变现。成本端:训练与推理成本高企(算力占60%+),中美厂商策略分化:美国(OpenAI/Google):高毛利SaaS模式(输出token定价比输入高30%-80%)中国(百度/阿里):低价换规模,依赖国产算力降本。二、AI产业链估值逻辑与商业化路径1. 上游:算力基础设施(“卖铲人”)核心标的:芯片(NVIDIA H100/AMD MI300)、存储(HBM)、光互联(Broadcom)。估值逻辑技术壁垒(能效FLOPS/W)、产能供给(长期合同)、国产替代进展(中国寒武纪/海光信息)。美股龙头PE普遍50-100倍(如NVIDIA PE 51x),中国厂商依赖政策补贴与算力缺口预期。2. 中游:云/数据中心(“卖水人”)核心标的:微软Azure、Google Cloud、阿里云、华为云。估值逻辑长期合同锁定能力(如Oracle高密度GPU集群合同)。单位经济优化:电力/冷却成本控制、数据中心利用率(稼动率)。估值更接近“基础设施+服务”复合体(如Equinix PB 7x)。3. 下游:AI应用(“订阅+广告”)商业化路径订阅制(ChatGPT Plus、Gemini Advanced)API按量计费(输入/输出token分层定价)广告增收(Google搜索广告AI优化)估值锚点用户规模×ARPU×增长率(如OpenAI 120亿美元预期收入支撑1570亿估值)。技术迭代溢价:Gemini每代产品发布拉动谷歌市值增长500-900亿美元。三、中美AI产业对比与中国路径中国AI产业特点分层明显但发展不均衡上游算力国产替代加速(华为昇腾910B芯片)。中游云厂商初步护城河(阿里云、腾讯云资本开支超300亿元)。下游垂直应用规模化落地(金融、医疗、教育)。估值逻辑差异化上游:政策补贴×产能扩张×供给缺口(如中科曙光PS 7.2x)。中游:用户数×订阅单价×增长率(科大讯飞PE 172x)。下游:行业渗透率×单客价值×可复制性(如医疗AI厂商ROE 5%-15%)。A股“AI弄潮儿”筛选因子数据/算力护城河:国产GPU替代能力(海光信息)、专有数据集(拓尔思)。变现路径验证:订阅率(金山办公WPS AI)、API调用量(百度文心)、行业合同(金融IT厂商恒生电子)。政策友好性:国产化采购(政务AI)、数据安全合规(深信服)。财务指标:高ROE(>15%)、资本开支增长匹配收入(避免盲目扩产)。
鑫东财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