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路,一条始筑于1901年的小马路。880米的道路上立着86根功能各异、权属分散的立杆配资官网大全,平均每10米一根,被居民称为“城市刺猬”。这些杆体挤占有限空间、“空中蛛网”带来安全隐患,一度是治理“硬骨头”。
“过去遇到问题,我们要一个个部门去跑,去磨嘴皮。”道路所属的长宁区程家桥街道干部坦言,职责交叉、权属不清,响应迟缓。
转机来自党建引领“多格合一”机制。街道向区级专项工作组“吹哨”后,启动提级入格机制,由区委领导带队,建管、交通、绿化市容、电力等多部门单位“沉网入格”,现场勘察、协同办公。责任明确,资源下沉,流程优化。很快,多个倾斜立杆完成迁移,多条线未来将缆合入地。
以“多格合一”为抓手,上海推动治理重心和资源下沉,打破行政壁垒,执法与管理力量渗透基层。
今天举行的全市党建引领网格治理跟踪评估反馈会暨工作推进会上,来自市12345热线办统计,今年3月至5月,全市各区共办理投诉举报类工单19.2万件,解决率85.9%,满意率82.8%。与去年同期相比,诉求总量下降3.3%,解决率和满意率均有上升。
将网格内共性问题凝练成公共议题
展开剩余73%多格合一的关键在于精细化和精准化。
“精细化”体现在颗粒度:划小单元、明确责任,实现管理对象、流程和标准的全面量化与可视化。“精准化”则强调治理的针对性:精准识别高风险点、高频诉求,从而实现资源定向投放、问题提前干预。
浦东新区塘桥街道东片综合网格,仁济东院、儿童医学中心等医疗资源高度聚集,两院日均门诊量超2万人次,带来大量短期居住需求,随之产生人口管理难、消防隐患、违规改造和邻里纠纷等问题。
“短租房管理涉及多部门,短期联合整治虽可见效,但难以形成长效管理机制。”街道相关负责人员告诉记者,塘桥街道东片综合网格以“多格合一”推动资源整合与责任压实。
如约请消防大队、税务所等部门入格,召开专题会议会商研究、细化措施,将医院周边、外来人口密集的3个居民区列为重点治理区域,开展“扫楼式”排查登记,为1873户出租房建立动态管理档案,社区民警和居民区干部每周更新租户变动信息;依托智能线上平台,对网格内医院周边41套出租房实行“一房一码”,并将100余套房源纳入系统数据库。
网格内的“短租”共性问题,通过“格事会”平台提炼形成公共议题,约请房屋中介机构、宾旅馆、类住宅等20余家单位参与议事协商,推动15家租赁企业加入相关行业协会。促进行业自律和规范运营,实现短租房治理持续优化。
类似创新也在全市推广。徐汇区通过排水行业“入格”,推动养护人员与街镇网格合力破解暴雨天道路积水问题;金山朱泾镇第三综合网格人员流动大、商铺类型多,创新“一店一线”模式,以四色标线规范外摆、堆放和停车区域,既保障商户经营,又改善市民通行。
“街校企党建共同体”盘出定制公交
以党建为引领,运用党的组织优势和工作方法,在协调平衡中寻求最大公约数。
杨浦区新江湾城街道,尚景园居民区与湾谷科技园区仅一路之隔,2000余户居民和200多家企业的1.1万名员工饱受“最后一公里”出行困扰。
其所处的第二(湾谷)综合网格依托“街校企党建共同体”资源,通过多方共商绘制通勤地图,最终形成定制公交方案。由党员骨干、企业志愿者和公交调度员“混编”组成志愿者团队,建立起“运营-反馈-优化”的闭环管理机制,解决了通勤难题。
嘉定安亭方泰二片区网格通过党建联席会议,推出“错峰共享”停车模式,通过智慧平台实现动态调度,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说,这些案例表明,“多格合一”以党建为引领,有效整合了分散的治理资源,构建起多元共治的治理新格局,实现党组织作用发挥与共建共享的有机统一。
治理与发展的良性循环正在形成
“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这一度是传统治理模式下“单打独斗”的困境。“多格合一”机制推动的最大变化,是让各类治理主体和资源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
奉贤区通阳路商圈所在的南桥镇第六综合网格充分发挥街区党支部作用,引导党员商户设立“暖心服务角”,为消费者提供免费茶水、手机充电、临时休息等服务。近期商圈的促消费活动中,客流量环比增长30%,商户营业额提升20%以上,治理与发展的良性循环正在形成。
全市层面,一个个网格,聚合起多元共治的治理生态格局。快递小哥成为“流动哨兵”配资官网大全,商户组建“自治督导队”……构建起“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治理共同体。
发布于:上海市鑫东财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